欣赏中国传统特色的文艺演出,已成为外国游客中国之旅的重要内容。杂技、京剧等作为地地道道的中国艺术表演,更是许多外国游人向往的。仅以杂技为例,每年仅观看中国杂技团演出的游客就有60—70万人次之多。然而,今年五月以来,却出现了一种反常现象:中国杂技团连连告急,由他们演出的朝阳剧场和天地剧场一改往年满场的记录,每场演出只有一两百人观看,而其他一些小剧场,却突然由以往的每场百余人,剧增到了每场四五百人。
与中国杂技团有同感,北京长安大戏院也因观看演出的游客日益减少,向旅游局提出了要求:应对演出场所进行限价,防止因价格上的差异和对旅行社及导游回扣而导致大量外国游客流向设施水平低劣的演出场所。
是不是我国有代表性的演出单位太少,或者能够接待外国游客的稍有档次演出场所不足以应付这么多的客源呢?
北京市旅游事业管理局去年年底的一项调查表明:北京每年接待220万人次左右的外国游客,他们中间的80%希望能在晚上观看有中国特色的文艺演出。北京目前有十几家拥有接待外宾能力的演出场所,而且这样的场所还在不断兴建。在这十几家演出场所中,占前三位的梨园剧场、朝阳剧场和长安大戏院每年可以接待12万人次以上的游客。但是,近年来兴建的一些高档次、高水平的演出场所的经营状况都不尽如人意。他们反映:“我们有较强的服务能力,好的演出设备和有代表性的节目,但却因为没有回扣给导游而丢了客源。”
据文化局调查,北京有些根本算不上剧场的场所为了盈利也充数作为剧场进行演出。以北京的一家少年儿童活动中心的剧场为例,它的舞台很小,没有固定的座椅,没有空调,场内也没有适合观看的坡度地形,其他的服务设施也不完善,但它也正承办着对外演出的业务。由于目前对外宾演出不需要特别的许可和证明,这些剧场就利用降低票价和向导游提供回扣的方法进行拉拢。这里没有观众的休息室,却有供导游休息的房间和游戏厅,游客在这里找不到水喝,导游却可以又吃又喝又玩。与那些票价高、没有回扣的高档次演出场所相比,导游在权衡选择之间就自然有了倾向。
中国杂技团反映,这样的做法不仅影响到他们在国内的演出和收益,而且也造成了中国杂技在国外的不良影响。在档次不高的剧场演出的团体一般只是地方性的小团体。如在崇文区工人文化宫演出的是山东聊城杂技团,在某一剧场演出的竟然只是通州的一个算不上团体的杂技队伍,其节目也无非是一些“用头撞砖”的硬气功,这些都不能算作中国杂技,根本不能代表中国杂技的实际水平,更不要说能让外国游客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正确的了解。中国杂技团今年出国演出的客座率比去年明显降低。许多到过中国的外国游人说:“中国的杂技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没什么好看的。”
如果说,中国杂技团和长安大戏院的要求是从其自身利益出发,那么外国游人说的这句话却向我们揭示了这种对外演出的更深的一个层面。
北京旅游局综合管理处方处长说:“文化消费越来越成为旅游消费中的重头戏,外国人来中国真正想了解的是中国到底有什么,可以给人什么样的修养和熏陶,而不只是逛逛街,看看景。文化演出在这其中起了非常重要的引路作用。”
但是,目前我国旅游市场的文化产品仍处于单一化状态,文化消费在旅游消费中的比例很低,可看的、可欣赏的东西少。每到一处,迎接游人的只是一个又一个印着“××旅游纪念”的提包或纪念币,无数小商小贩兜售一些毫无意义的粗制商品,在旅游景点中,外国游客也只能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瞎转悠一通,晚上虽有杂技、京剧、民俗等表演,但拼凑节目和敷衍的表演态度也充斥其中。在外国游客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话:“在中国旅游,白天看庙,晚上睡觉。”面对这样的反映,怎样把真正有中国特色的文化展现在世界面前,是在杂技团的危机和长安大戏院的要求背后更值得我们关注的问题。
在上海等地,已经设立了对外演出的定点剧场,对有能力接待外宾的演出场所颁发经营许可证,而没有这种能力和水平的场所则只有在其内部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后才能获得对外国游客演出的资格。北京市文化局和北京市旅游局也正在积极协商,准备对北京的各种演出场所进行评审,对各种演出团体的节目和质量进行考核,保证让外国游客看到的是真正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水平。
北京旅游局的方处长指出:旅游也是一种市场经济,旅游局可以做到的只是对经营演出权进行审核,真正能够留住游客的是剧场自身的经营手段。面对长年不断的外国游客,只有保证节目的长期性和服务质量的稳定性,更好地适应国际旅游的特性和旅客及旅行社的需要,才能在旅游市场上站稳脚跟。